电话

    沈阳子谦心理咨询中心于二〇〇七年五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是一家规范、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中心成立以来,赢得了大量来访者的信赖和认可,并被不同媒体多次采访和报道。
    “爱+专业”是沈阳子谦心理咨询中心的服务特色。在这里,我们拥...[详细]

预约电话:024-83893899 13236654159
微信公众号:
ZQXLZX2020
博客:
h

<转>妈妈,我不是“坏”孩子——从人格的统一性

发布时间:2020-09-10 10:34:58 浏览人数:
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那个孩子,他的精神世界五彩斑斓和变幻莫测,因而令我们着迷和向往。
 
然而,从这精神世界探出的那些可捕捉的言语和行为,却又往往令我们困惑,甚至质疑。
 
要怎样去理解孩子身上发生的那些令我们或哭或笑的事件?
又要怎样去对待他们呢?

 

 

 

 
1
 
 
要想理解孩子生活中的某个单一事件,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的每一个行为和动作,似乎都是生活和人格的一种表达。
 
不了解藏在孩子言语和行为背后的生活和人格的整体,我们也就不能准确理解单一的事件和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从很早的时候,人格统一性的发展(即把行为和表现整合成统一的模式)就开始了。
 
生活要求孩子们用统一的模式对外界刺激作出回应,这种统一的模式不但构成了他们性格的重要部分,也使得行为个体化,从而与其他孩子类似的行为区分开来。
 
这种统一性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孩子独特的符号与标志,即使看不到他的长相和外形,单从行为模式上就可以识别出来,“哦,这是我的孩子”。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
 
当一个家庭当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孩子时,一贯的独特行为模式会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家长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被看到,从而可以生存下去。
一个13岁的男孩,在5年以前,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享受着家人所有的照顾。
 
爸爸是一位军人,经常不在家;而妈妈性情温和、善解人意,尽量满足男孩的一切愿望,哪怕是一些稀奇古怪、不合常理的愿望,所以男孩和妈妈很亲昵。
 
男孩依赖而固执,有时会做出粗野的、威胁性的行为,比如试图欺压妈妈,命令她干这干那,嘲笑她。这让他的妈妈非常烦恼。也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有点紧张。
 
总而言之,只要有机会,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以令人讨厌的方式使自己处于被关注的中心。
 
妈妈对儿子的行为感到非常苦恼。但除此之外男孩并没有其他特别坏的表现。
 
所以,妈妈妥协了。仍然会帮助他整理衣物、给他辅导功课。
 
因此,男孩充分相信,不管他陷入什么麻烦,妈妈总是会帮助他渡过难关的。
 
他非常聪明,和其他大多数孩子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
 
 
 
8岁之前,他在学校的表现都不错。
 
但是在他8岁那年,妹妹出生了。
家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令男孩与父母的关系变得非常糟糕。
 
他自暴自弃,不在乎个人卫生,甚至大小便都不自控,这让妈妈很抓狂。
 
尤其是当妈妈没有满足他的愿望时,他就会撕扯妈妈的头发。
他总是掐妈妈的耳朵或抓她的手,不让她有片刻安宁。男孩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和家人相处。
 
当妹妹长大一点,他又把这一行为模式更多地用到妹妹身上,妹妹也很快就成为他攻击的目标。
 
虽然他没有对妹妹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但他的嫉妒之心已经非常明显。
 
更显而易见的是,他的行动成功唤起了家人对他大量的关注,而不是都关注在妹妹身上。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结果,那便低估了这个男孩。
 
2
 
 
当我们问一个孩子,“你为什么懒惰”时,我们不能期望他能告诉我们真实的答案。
 
所有关于了解自己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起来,即使对于心理学家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
 
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能要求孩子能够回答这么复杂的问题呢!
 
然而,我们却可以通过了解这个孩子整体的人格特征,去理解眼前的这个孩子,他的行为想要表达的意义。
 
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孩子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坏,或者出现了某些令人不愉快的现象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这种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还要考虑引发这种情况出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般来说,孩子在2岁或3岁的时候就开始给自己定一些或大或小的目标了。
 
 
这些目标当中,可能有一些对孩子而言,永远无法达到。可是孩子却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一直努力,追求这一目标。
 
而这引发问题的原因,很可能就隐藏在确立目标时作出的错误判断当中,这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会将这一带着错误判断的目标,具体安排到他的行为和整个生活中。
这样,孩子就会一直为达成这个目标而奋斗。
 
所以,我们就要注意这样两个重要的因素:
 
 

1.孩子真实的发展是由该个体对事物个人的、独特的解读而不是事物本身所决定的;

 

2.认识到当孩子接触新的、困难的情境时,其行为表现总是与他们个人特有的判断相关。

 
 
3
 
 
让我们回到那个男孩的故事。
男孩很快就发现他处境堪忧了。人们开始讨厌他,他在学校没有进步,但他的行为方式仍然没有改变。
 
他不断地骚扰别人,这种行为完全成为他人格特征的表现形式。
 
这样行为的后果演变为,只要他骚扰别人,就会马上受到惩罚。
他父母要么收到他糟糕的成绩单,要么接到投诉信。最后,他被学校劝退,因为他不适合学校生活。
 
而对于这样一种解决方式,男孩可能是最开心的人,他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回归到母亲的身边
 
他的态度又一次说明了他行为方式的一致性。
 
这种态度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他在设立目标之初就已经出现了错误观念,就是让妈妈要一直关注着他。
 
也是因为这一错误观念,他感觉自己以前像国王,独裁统治了8年,然后突然从王位上被赶下来,被废黜了。
 
在他被赶下王位之前,他是妈妈的唯一,妈妈也是他的唯一。
 
然后,妹妹出生了,他极力抗争,想要夺回自己丢失的王位。
 
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男孩这样做并不是天生邪恶或恶毒。
 
当孩子遇到他没有准备好的生活变数时,在抗争的过程中又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他就有可能变得邪恶。
 
比如,一个孩子只习惯待在所有人都全心全意为他服务的环境中,但突然之间,事情完全颠倒过来了——他上学了。
 
离开了家中独享关爱的环境,在学校,老师要照顾很多的孩子,不可能只关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
 
可是当孩子要求过多的关注时,老师可能会烦躁,也会严厉,甚至惩罚。这种环境的变化,对于习惯了被宠溺的儿童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4
 
 
上文中的男孩,生活中最强烈的愿望是独自占有妈妈并让妈妈为自己服务,并且只为他一个人服务,男孩所有的行为都是被这一愿望所驱动的。
 
在这一心理模式的驱动下,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聚集到这一点:我必须控制妈妈,我必须是唯一占有她的人。
 
但是,人们对他有别的要求:如自己独立工作、自己完成学校功课、自己整理物品等。这就好比突然间要把一匹兴奋的赛马硬拽去拉马车一样。
 
可以料想,这个男孩的个人生存的心理设定模式和学校所要求的生存模式之间产生了冲突。
 
这种冲突是男孩个人目标和学校生活的目标之间的分歧,这两个目标所指的方向截然不同。
 
但是,孩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又都是由目标所决定的。所以,除非生活目标发生方向性的改变,否则,他的整个生活系统都会始终处于冲突和混乱中。
 
而男孩的退学最终会让他达成生活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
 
当我们知道事情的真正原因之后,我们就会理解男孩的做法,也会知道他的表面的邪恶和叛逆来自于早期的错误,我们就能够共情到这个孩子。
 
而这个时候学校的惩罚,对男孩不会有任何效果,那只会使他更加坚信,学校不是他应该待的地方。
 
如果学校开除他,或要求父母带他离开,那他就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
 
这种坚持就像一个陷阱,让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实现了目标,因为他确实感觉已经把妈妈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了——妈妈必须又全心全意地关注他一个人,这正是他想要的。
 
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之后,我们就会发现,针对孩子的某一个或两个错误来进行惩罚是毫无意义的。
 
例如,他忘记带课本——这样的话,妈妈就必须为他做事情,送一趟课本。
 
所以,这不是单一事件或行为,而是整体人格的一部分。
 
当我们知道男孩所有的行为都是他人格整体的一致性表现,就会立马明白,男孩只是在根据他的生活方式行动。
 
与此同时,他的行动一致性证明了他在学校不如人意的表现并不是因为意志薄弱,因为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是不可能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的。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遇到跟男孩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长大成人进入社会时,就会发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生活的解读,认知和行为模式,而社会也有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两者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有时,这两者的不同会让我们陷入困惑与冲突之中。
 
我们该意识到的是,尊重人类社会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它可以指引人类文明和个体文明的前进;也要承认自己存在着鲜明个性特点的惯有的行为方式,它意味着我们作为独立个体是被允许存在的。
 
学会将孩子看成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成是有待培养和发展价值的人;同时,在判断特定事件和行为时具有心理洞察能力,整体统一看待而非孤立地去看。
 
从这样的角度(社会意识拯救个体,但并不强迫个体适应统一的社会模式)来对待不适应学校的孩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