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沈阳子谦心理咨询中心于二〇〇七年五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成立,是一家规范、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中心成立以来,赢得了大量来访者的信赖和认可,并被不同媒体多次采访和报道。
    “爱+专业”是沈阳子谦心理咨询中心的服务特色。在这里,我们拥...[详细]

预约电话:024-83893899 13236654159
微信公众号:
ZQXLZX2020
博客:
h

【握手青春期】2020年04月24日答疑分享“青春期的

发布时间:2020-04-30 09:56:46 浏览人数:

 分享时间 

 

2020年04月24日周五晚19:30-20:00

 

 分享老师 

 

 

家长提问

 
1、怎样帮助青春期的孩子疏导情绪呢
2、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放松一下心情,可是他就是不出门怎么办?
3、青春期的孩子,说脏话,动手打家长怎么办?
 
 

 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是这周的值班咨询师张金秋,很高兴能第二次在群里分享和大家一起成长。
 在青春期的这个话题上,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分享,也确实有一个很深的体会虽然我作为一个咨询师,有这样专业的背景,但是我自己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确实感到不容易,也不轻松。
作为一个16岁的男孩儿的妈妈,当我和儿子走过最困难的一段,完成身份的转换之后,那种我家有儿初长成的幸福也是真实的。看着他做好了离开父母的准备,看着他学会有担当、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着他在挫折、失败中坚持和忍耐的过程,和过后阳光般的笑,内心是感激的。
可以让自己和孩子一起长大,也弥补了自己没有青春期、没有叛逆期的缺失和遗憾。
 
 
好的,那我们也开始介入今天的问题,这是一个13岁的青春期男孩儿的问题,那第一个问题是怎样帮助青春期的孩子疏导情绪?
这里,我们要来看一下,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他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和状态是怎么样的呢?
青春期的孩子在情感上会有一个转变,对父母,从原来的依恋、依赖、需求、顺从的位置,转变到另外一个和父母排斥、对抗、抵触、反抗的位置。这时孩子的思维也更加宽广、开阔,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青少年到成年,“我不是你”,这个你指的是谁呢?指的是父母。“我是他们”,他们指的是青少年自己的群体,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脱离父母,进入到自己的团体里面。这个时候孩子精神内在的一个变化,就是他要重新去给自己定位,他要从对未来的迷茫、混乱中重新找到一个定位,给自己一个身份,对自己的全新身份有一个认同,开始思考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就是他独立的真正开始。
这时,身体、性方面的特征也开始发育明显,荷尔蒙开始旺盛的分泌。荷尔蒙的分泌会导致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在十三、十四岁这个阶段是情绪最不稳定的高峰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转换是非常快的,举个例子。我的儿子有一段时间,一会儿会为一个事儿哈哈大笑,有时候是和朋友聊天儿、有时是看一段书或者是一个小视频,笑的有时候挺夸张的,但是一转眼你和他说一句不对他脾气的话,他情绪突然就上来了,像个炮仗一样“噔”的一下子就爆了,没什么征兆。这就是情绪很饱满,很容易外溢。有时,过后他也会跟我说:“妈妈,我的情绪很满,我很难去控制它。”这就是荷尔蒙分泌这样的一个状态。
有了生理方面的了解,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许就会轻松一些。我的儿子变化最大是从12岁开始,他沟通的方式,语音、语调都开始不同。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比较会彰显自己的个性,比较喜欢自己做决定。这个时候不管是青少年还是父母,双方都是痛苦的。这个过程就像是孩子刚出生,这是孩子个体和自我的出生过程,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这个过程就是要孩子从我们这里分离出去,走向外面的世界,对孩子来说也同样是很大的挑战。“我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是需要听父母的?在什么事情上我要做我自己?”这是十三、十四岁的孩子对抗最激烈的阶段,那这个时候的“孩子”就要加“”了,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了。
温尼科特曾经说过,一个孩子要成为成人,这个进展就是要踏着父母的尸体达成,你播种一个婴儿收到的可能是一个炸弹,这种无力感、对抗、张力都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其实,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孩子反抗的是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孩子内在的变化、身体的变化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到了一个最强烈的时候,我们原有的这些被权威对待的部分、压抑的部分会被触发,所以这个叛逆就会呈现出来,这是成长过程中自然呈现的过渡部分。
孩子有一个叛逆阶段,是独立的开始。有时在我们这一代父母身上,这个叛逆是没有体现的、被压抑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时候会处在对抗中,“成长”的这个未完成事件一直在持续,也正是因为缺少叛逆这个过程、缺少父母和自己身份的转换过程。
 
 
叛逆是可贵的事,孩子开始有自己的一部分出现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开始听自己的话了。如果我们在一直听别人的话,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听别人的话,也是一个边界缺失的状态,是他人思维入侵,而自我被压抑的过程,就是持续的破坏边界的过程。
叛逆,就是一个寻找自我,重新建立边界的过程。这是一种宣言,一种宣誓:我长大了,要独立了,父母要把我的决定权还给我,我也是可以信任的。
我想,分享到这儿,第一个问题也就有一个答案。让我们了解和接受孩子,在这个阶段他就是这样的,如果说这个阶段家长要去帮助和疏导,更多的可能是要接受、面对吧。
我们要如何面对呢?有以下三点可供参考。
第一点,是心理上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和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的转变。从父母的角色中走出来,换到朋友的位置,用和朋友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拉开距离。父母要有一个意识,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他是独立的、自由的。
第二点,就是更多的是信任和允许,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这个允许对于父母来说是需要很大的力量和勇气的。放下父母的位置,放下控制、操控,放下我们的信念、期待,放下对孩子将来的规划、愿望,都要放下。
说到信任,这个信任不是说让我们去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这件事情,而是对于生命本身智慧的信任。相信我们生出的孩子,是和我们一样,在努力让自己更好的。他们不需要通过外在的力量去改变,自己就能成为想要成为的样子。信任,也是在孩子失控、失败、受挫的时候,相信他可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他可以走出来,他可以面对挫折,并可以在失败挫折中历练自己。
这样的信任,给孩子自由、给自己自由,做更好的自己,放下惯性的控制,不过多的去承担孩子的责任。
第三点呢,是做孩子生命中的顾问。如果我们进入这个角色,能够做什么呢?就是收集数据、信息、资料,分享对事情的看法、经验给到孩子,但是又将决定权交给孩子,而非去教导、要求。我们父母要意识到,我们和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价值观会有不同,要学会尊重孩子,把决定权还给孩子。
 
 
第二个问题,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出去接触大自然,放松一下心情,可孩子就是不出门,怎么办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其实也是一个对抗。就是出门不出门,这件事情,到底谁说了算?权利在哪儿?孩子会想,我有多大的权利可以掌控自己的身体、意识,我的健康是由谁说了算?
在这里,通过前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有一个焦虑的情绪。就是希望去改变孩子的情绪,通过改变孩子,使孩子成为父母想要的样子。这个焦虑背后,是在向孩子说:“你不知道怎样是对你自己最好的,你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这是对孩子的否认,孩子接收到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表达背后的意思:“你不能接受我,你否认我,你不承认我对自我的权利。你在说我没长大,你在说我是一个小屁孩儿。”到这儿就触到摸了孩子的内心的边界。
这个阶段的孩子情绪本身就不稳定,这种否定就等于在油桶边儿上点了一把火,就有可能直接导致了第三个问题,孩子用一种不恰当的行为要回自己的主权,表达你入侵我的边界了,你越界了,我在反抗!
 
 
那么我们再来一起看看第三个问题,青春期的孩子说脏话,动手打家长怎么办?那么,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孩子有情绪,会导致他说脏话、动手打家长。另一种情况,是因为孩子本身没有被命名的情绪过多。也就是在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情绪的有效命名过少,被看见的过少,有效的陪伴过少,被认同肯定的过少。加之这个阶段,情绪的不稳定性,导致孩子的内在空间容纳不下不知名的情绪,所以转而去攻击父母。他在用这种外在的行为失控来表达内在的失控,因为没有人教过他内在的情绪都是什么,他对自己的内在是恐惧的、无助的、无力的,而且他不知道怎么去表达那这些没有名字的情绪,因此只能这样暴力的对待它们。他不知道它们是谁,也就没有办法了解它们、面对它们、掌控它们。
他攻击父母,是希望父母可以接住这些情绪,可以抱持住它们,可以给它们命名,可以通过父母对情绪的看见、容纳,给自己一个空间去消化这些害怕的情绪,也就是比昂所说的容器。这个时候,他希望父母把他们不能消化、吸收、恐惧的情绪转化为可以接受、理解的情绪还给他,孩子希望父母告诉他,这是什么、怎么面对、怎么消化一个看不见的、可怕的东西。
如果你知道那是什么,就能够面对、解决、处理。
孩子攻击父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是这样对待他的,因此孩子将自己的想法、愿望都压了下来。但是当孩子在身体力量上能够有和父母对抗的时候,他就会用这种方式攻击回去。因为,这是父母曾经交给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么我说了算,要么我揍到你允许我说了算。向攻击者认同,也就是学会了用父母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想,这位家长面对孩子是焦虑的、无助的、无力的,或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谁家的那孩子那样听话、懂事。但我想说的是,孩子在用不差的方式来告诉你:他长大了。如果孩子真的把自己的情绪压抑下来,不去表达,反而问题会更严重。将来,孩子的身心可能会埋下更大的隐患。当有重大的事件发生时,便会触发孩子压抑的情绪,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去适应这个社会,而非去顺应。适应,是有活力的、创造性的、有力量的、有生命力的,而顺应是压抑的、停滞的、无力的、无助的。那么什么是适应呢?徐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就是在炎热的夏天,一个人进到一个闷热的屋子,他会去找空间空调来调试温度,让自己舒服,这就是适应。那么,什么是顺应呢?顺应就是来到这个屋子之后,去强迫自己适应这个闷热的屋子,去忍耐这个温度。
 
 
我们回头再来看看这个13岁的男孩儿,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适应青春期,适应这个社会。而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和孩子的关系、位置,去适应孩子,去配合孩子的成长。
 
让我们从和孩子对抗位置中走出来,那么我们和孩子就不再是二元对立的,我们就可以走到一个三维的角度上来看待青春期这个阶段。这个时候,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好,今天我们的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有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 如果您或您的朋友恰好需要,请加入我们 ♥ 

 

 

愿平静和爱从我们开始,点击关注身心健康,分享传播爱和智慧!
网站:http://www.zqxlzx.com;
预约电话:024-8389 3899;
QQ:1404726356
徐老师微信:
 
 
下方是我们咨询中心实拍图片: